引用通告地址: http://blog.yimings.com/trackback.php?tbID=30&extra=9go9koo32j

再來要談談實際接觸或敗家的一些問題.

〔關於後製〕

提到DSLR,也要來談談後製部份.
後製泛指著按下快門後,將拍攝結果的後處理過程.
也就是按下快門後,經機身設定演繹出來後的結果再做任何的加工動作,
都可算是人為後製的範圍.
到底需不需要? 這一直也是個議論點,有人覺得一定要後製才好看,
有人認為就像底片拍了就是結果,不應該再有後製的行為.
見人見智,亨利爸認為,你能接受拍攝出來的結果就好.
幹嘛爭個你死我活,這種爛筆戰沒有輸贏,因為誰也說服不了誰.

關於RAW.
DSLR還有個特點,除了JPG或TIFF圖片格式外,也提供了拍攝的原始格式檔,
也就是所謂的RAW檔.
記錄了拍攝時的全部參數細節,每個畫素色彩、色溫等資料.
可以用各家提供的影像編輯軟體或一些專業影像軟體開啟進行編輯.
(像是CANON的DPP(Digital Photo Professional)、Nikon的Nikon Capture...等
原廠軟體,或是Adobe Photoshop、Capture One Pro、Silkypix...等專業軟體. )
開啟後可以調整各種參數,像是色溫、色彩、銳利度、對比、飽和度、曝光EV、
曲線調整甚至於消除雜訊,有相當大的後製範圍可供原攝者進行調校,
方便進行補強的動作.像是白平衡失準還可以利用色溫調整回接近原現場環境色溫,
曝光稍OVER或UNDER也可以加以微調回來,
喜歡重口味就提高飽和度或對比,想營造特殊視覺的就調整色彩參數.
反正青菜蘿葡各有所好.


〔購買的注意事項〕
--敗家前--
對DSLR有初步概念後,確定真要敗家了?
那第一件事就是選定你要的廠牌.
很多人常問道,到底選哪牌好?
亨利爸認為倒不如瞭解哪牌可能比較適合你,
各廠牌的色彩演繹、鏡頭發色、機身性能以至於系統規格都不盡相同.
最好的方式就是先上網,去看一些使用者的貼圖,
對於各家色彩調性或是系統規格有個譜最好,選定好你喜歡的廠牌型號,
再來就是上網查價. 上Yahoo或露天拍賣查一下價格.

--公司貨OR平行輸入品--
機身或鏡頭都有所謂的代理商公司貨與平行輸入品(水貨),
公司貨有所謂的保固,通常代理商自身有一定的維修能力,
有問題送回是有一定的保障,但相對的價格較水貨來的貴.
水貨的好處在於便宜,比公司貨少則便宜幾千,甚至也有便宜上萬元之譜.
唯後續之維修服務就很難說,買水貨不是不好,但要慎選賣店,
才不致於後來你的故障的機身、鏡頭成為孤兒,送到代理商也會被加收費用.
所以自己衡量一下要買公司貨求安心或者省錢賭水貨囉.
瞭解價位在哪裡之後,再來就是敗家囉.要從拍賣下標也好或是殺到店家也可以.
高單價的商品最好還是能自己親身試過以後再抱回家應該是比較安心,
當然如果信得過的拍賣賣家,能請代為試機後再標下寄到手上也不是不可以.
亨利爸以前的NIKON D70、OLYMPUS E-1也都是在拍賣裡買回來的,
真不知哪來的勇氣,哈!

--敗家中--
一、購買機身
買機身當然也要檢查測試一番囉.提供幾個細節供大家參考.
1.機身序號是否與外盒上機身序號貼紙相符:這雖然不是最重點,但也關於商品的完整
與日後脫手或維修上可能的問題.
2.外觀檢查:有無明顯的刮痕傷口,蒙皮有無翹起或磨損,外閃熱靴及腳架接點有沒有
太明顯的刮痕等讓你覺得不夠新的奇摩子問題.
3.接上鏡頭與記憶卡:初入手者也許沒有鏡頭,但你應該也會有同時要購入的鏡頭,
把它接上機身,插上記憶卡,調整到各個拍攝模式(Auto、P-程式、Av-光圈先決、
Tv-快門先決等),試試各個按鈕、旋鈕,看看LCD反應.
4.試拍幾張:看看照片結果有無異狀,看看LCD有無異樣.有些人也會去拍個全黑與全白的
畫面來檢查LCD有沒有亮點或暗點.這個就看你在不在意了...又不是在在買LCD螢幕(笑).
5.設定到每個對焦點:看看觀景窗內對焦點是否有合焦顯示或嗶嗶聲.
6.測焦:測試機身與你現有的鏡頭或將買的鏡頭有沒有移焦之虞,此點後面會再詳述.

二、購買鏡頭
買鏡頭請記得帶著你的機身去測試檢查.
1.外觀檢查:外觀有無磨損刮痕,前後鏡片有無刮痕、鍍膜有無異樣(刮傷、磨損、水泡)、
檢查有無霉絲(新鏡應該是不致於有)、有無過多塵點(難免有,但不要太多),基本上是不影響成像,
只會影響敗新品的奇摩子.
2.試拍:接上機身試拍幾張,不同的光圈值,不同的拍攝距離,自動對焦功能是否正常.
3.試功能:有防手振功能的鏡頭(IS),開啟IS,看看有無作用.從觀景窗去比較開啟與關閉應該就可以看得出來.
4.測焦:測準焦,此點後述.

買高單價的商品,當下做好檢查,快樂抱回家好好拍就對啦!
個人看法,抱回家先好好把說明書仔細看一遍是一定要的!

〔移焦疑慮〕
到底對焦合焦後,鏡頭是否精準地對到對焦平面?
鏡頭移焦這個問題...不可否認是存在的!
以目前的狀況和經驗看來,一支鏡頭在某台機身準焦,未必然在另一台機身也準,
這就是所謂的移焦的疑慮.
移焦分成前移和後移,即合焦後,實際的對焦點在對焦平面的前方謂之前移,
反之後移.
是否只有CANON才有嗎? 亨利爸也看過別家用戶曾說發生移焦的狀況,
也許是CANON過去發生的多,爾後用戶也都會用嚴格的方式去檢查它,
移焦的毛病就此成為CANON用戶的不安定感來源.
這問題到目前始終無解,真的與自己的機身不合(移焦)的話,唯有送調一途.
目前CANON原廠官方也沒對這個毛病做正式的回應或改善方式.
不過普遍使用者網路上的反映都是高階款機身對焦系統精準度較好,
移焦問題少於低階機款. 以亨利爸從20D到5D的個人感覺,似乎也是如此.(苦笑).

那來談談敗家時如何個測焦吧!
網路測焦的方式有很多,使用的道具也不少,從粗略到精細的都有.
其實無論用哪一種方式,都應該先將以下幾個基本要素固定起來,
減少人為操作的變因導致拍攝的結果
.
1.鏡頭與被攝物(對焦面)呈垂直.不要有俯拍或仰拍的現象.
2.快門速度要提高,以避免手振還誤以為移焦. 囧rz
3.對焦後不可有不自覺些微前後移動機身的動作,對焦合焦後按下快門前
不可再移動機身.
4.第2、3點最好的克服方式是將相機裝上腳架,有快門線更好,避免手振及
對焦後機身位移.
5.光源:日光燈等不穩定光源也常是造成對焦系統失準的原因,所以也有人主張
在自然光底下進行測焦.此點也是一項參考依據.

道具
目前亨利爸試過的方式也是從網路上有人分享來的,
像是所謂的鈔票對照法,或者面紙盒對焦法,或是更簡易的尺規對焦.
由於都不是亨利爸發明的方式,在此僅做個人試用後心得簡述.
鈔票測焦法,
是用對照的方式,即合焦後拍一張,合焦後手動微調左旋對焦環拍一張,合焦後
手動微調右旋拍一張.
這3張何者最清晰就可以看出鏡鏡頭有否移焦.第一張最清晰者表示準焦,
第二張最清晰者表示前移,第三張最清晰的話表示後移了.
面紙盒測焦或尺規測焦,
都是相同的原理,只是用一張印有尺規的紙貼在面紙上方便再利用和攜帶.
即一垂直於地面的對焦面,再放置一45度左右的尺在下方,
拍完在電腦裡以100%檢視,看看景深範圍是否於合焦面上.
前後移否也就一目了然.
無論道具為何,都是一種測試方式,記得先把上列提到的可變因子也固定住,
才不致於影響測試結果,沒移焦的也被誤會成移焦鏡了.(苦笑).
(有空再來用圖解說明上頭的測焦原理吧)

〔個人心得〕
亨利爸過去最初接觸的單眼相機是在大學時期拿了老爸的CANON FT-b機械單眼,
後來因為窮學生負擔不起這大量的底片和沖洗費用而中斷了.
一直到後來亨利媽懷孕後才又接觸到DSLR的世界.
一開如用了NIKON D70一段時間,後來又跳到OLYMPUS E-1幾個月,
最後跳到CANON 20D. (羞!)
這一連系統的變換讓亨利爸的荷包傷了元氣,不諱言,沒事真的別亂換系統.
前後買賣價差就夠痛的了.
最後會停留在CANON,一來是CANON的電子技術沒話說,雜訊抑制能力強,
對焦速度快,發色也自然.再加上當時也給人唯一有FF機身的期望.
果然後來出現了EOS 5D,亨利爸也淪陷了敗家去.
畢竟CANON用戶都有那一份期待,就是FF價格能便宜化,5D以其機身性能而言,
不算便宜,也不是C/P值高的機身,然而FF讓鏡頭不再有焦長轉換的問題,
視角、景深也重回過去使用SLR的經驗和概念. 這一點實在令人感動許久.
到底值不值得,端看個人吧!
畢竟5D強於30D者不過3點,CMOS大、觀景窗大、對焦系統更精準這3點.
然而卻也是拍照過程中最要緊的3點.也是爽度的來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星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